校友风采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> 校友空间 >> 校友风采 >> 正文
任姝玥:天分不如勤奋
发布时间:2015年10月28日 14:27     作者:     来源:

 

   

 

任姝玥,77779193永利官网2009级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生,LSE(伦敦政治经济学院)理学硕士。后在BBC担任新闻和摄影记者,20152月开始成为联合国实习生。

   

任姝玥,对于她最多的描述就是“女神”。国家二级游泳运动员、新闻记者、编导、翻译、伦敦华语国际电影节双语主持人、获得美国ACI国际职业模特认证……在她身上好像有数不清的光环。  

我说:“你过于完美。”  

她说:“别把我神化,我只是一个接地气的普通人。”  

勤奋与天分  

任姝玥把在大学学习的生活,称为“打鸡血”的几年。  

2010年冬天一个寂静的凌晨,她躺在床上,对着手机写下“忽然很想跟自己说一声对不起”。  

那一年她大一,十九岁。也是那一年她参加了五个社团,参与了校内外包括配音主持比赛等近20个活动。忙于活动而没有学习让她十分内疚。为了挤时间,她每天早上七点多起床学习;中午为了避开拥挤的人群,独自留在空无一人的教室自修,饭后留在充斥着油烟的食堂看书;晚上,她把自己反锁在教室……“当时有股蛮劲,”她说“那时候天天都恨不得坐那啃书。”  

那一年在她的微博里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“努力”。  

“把自己逼得太紧,给自己太大压力,活得太累。”她说,“但是一觉起来,还是要继续奋斗继续‘自虐’。”就是这股“蛮劲”,她获得了全院第一的成绩,拿到了录取率低于牛津剑桥,在英国国内声誉与剑桥牛津齐名的LSE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

 
 

 

任姝玥好像永远闲不下来。到国外最大的反差与不适应就是在国内引以为豪的敲门砖——英语成了她最大的障碍:别人的不理解、沟通的不畅、成绩不理想……即使在这样的压力下,她策划了陕西卫视新年的特别节目《异地陕味年:英国伦敦的别样中国年》、主持了全英元宵晚会和牛津春节晚会、编导了央视访谈特辑、主持了第六届欧洲万象国际华语电影节颁奖典礼……  

学习与奋斗在任姝玥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过缺席。刚进入BBC,正赶上法国《查理周刊》遇袭事件。时刻不停的新闻制作与报道,给任姝玥极大触动与锻炼。  

“我刚到BBC带我的老师告诉我,去年在newsroom里工作的一位同事突发脑溢血,在岗位上牺牲了。”她感叹。“新闻工作者何其不容易。”  

   

“那种信念最让我感动”  

赵梓钰,任姝玥曾经的代课老师,至今还记得那个温婉恭谦的她总是坐在对面右手第一排的位置,带着她的学习资料。“她总是把自己查到的资料和大家共享。现在的班干部都没有这样。”赵老师说。“认真、坚持、宽厚”是任姝玥给她留下最深的印象。  

宽厚也是她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。任姝玥是美国时间凌晨一点接受的采访。她刚刚主持完活动,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。“希望我现在回答你没有影响到你出稿。”这是她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。  

所以当我问到“在联合国对你影响最大的事”得到与我曾构想的回答截然不同的答案也显得不那么令我吃惊了。  

“联合国对我的影响其实不是说那些高端的大型活动。它对我的影响就是一群人切切实实的工作。他们没有很高的工资,却都有很牛的背景学历,做着一些很普通很基础的工作。他们工作为了一个信念,就是这个世界越来越好没有战争,没有贫穷,没有饥饿,没有不平等,每个人有人权有尊严的活着。这是最让我动容的。”  

正是这份感动,她站在这里。她身后是联合国总部高耸的楼宇。  

 

“美,没有规范”  

任姝玥,是第八届女生节的智慧大使。也是大家口中的“女神”。在大家追捧、赞美甚至艳羡的时候,她显得格外冷静。“长得漂亮、身材好这种美的标准是社会规范对女性的限制和束缚,曾经的我会非常在意,我会去刻意迎合。”她说,“但是我现在希望摆脱这种束缚。我不认可社会赋予给女性独特的东西,比如穿高跟鞋。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自信和对事情的掌控能力,才是美。”  

“美,本身就是一种规范,而我不希望有这种规范。”